您当前的位置:1929cc威尼斯-威尼斯87978797 > 要闻动态 > 动态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今天
河源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
吹响我市乡村振兴集结号和冲锋号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部署要求,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叶梅芬主持会议。
高度审视和谋划“三农”工作
举全市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丁红都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政治高度,从完成决胜小康、率先振兴、同步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从建设人民幸福“心城”的价值追求认识乡村振兴战略;要站在粤澳港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站在新时代广东“两个重要窗口”总目标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总任务,站在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高度审视和谋划我市“三农”工作,举全市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年取得重大进展
5年见到显著成效
10年实现根本改变
丁红都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紧紧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1 6 n”,加快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确保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切实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丁红都强调,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要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保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整治,发展特色小镇,用10年时间全面整治提升全市1251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要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各类人才“上山下乡”,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专业人才;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在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强作风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叶梅芬强调,一要提高站位,凝心聚力。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全力谋划和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
二要抓住关键,强力推进。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思路、措施和抓手,明确施工图和时间表,把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形成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三要周密组织,压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定邦就《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作起草说明。市领导张丽萍、吴善平、姚楚旋、吴育莲、叶春球、何广延、叶少军、边立明、庞启彪等出席会议。
河源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难点、要点
深入推进“1 6 n”
“1”基层党组织建设
“6”精准脱贫攻坚战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平安镇村建设
法治镇村建设
文明村镇建设
“四好农村路”建设
“n”各镇村围绕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自行开展的特色做法
产业振兴
每个县(镇)都要创建1个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全市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要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好“特”字文章,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富村;做好“融”字文章,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做好“食”字文章,发掘客家美食,借鉴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发展模式,遴选一批客家名小吃,推进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思路,每个县区要创建1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各镇要创建1个以上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资本技术人才聚集、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河源现代农业要素聚集区。
人才振兴
3-5年内基本实现
50岁以下农业从业人员全员培训
我市要鼓励支持人才“上山下乡”,要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吸引各路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同时,也要切实保护好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土地等权益,让农民进城也能回得去。要坚决守住政策红线和底线,防止到农村“跑马圈地”。
在人才培育方面,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农业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力争在3-5年内基本实现50岁以下农业从业人员全员培训。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制定乡村工匠培训和职称评定办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措施培育一批乡村专业人才,不断完善农村本土人才孵化培育链条,选优配强、精准培育一支致富“带头人”队伍。
文化振兴
以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市要全面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民精气神,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家风乡规。
同时,要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迹,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粤赣古驿道、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连线连片建设乡村文化带。
此外,还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要实施乡风文明润化工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好母亲、好媳妇等各具特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还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振兴
全面整治提升
全市1251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河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将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用10年时间全面整治提升全市1251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以县区为主体编制覆盖自然村的县区域乡村建设规划,今年底前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2019年底前实现村庄规划基本全覆盖,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河源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不搞标准化操作,防止乡村“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在学习借鉴经验时,不能贪图省力搞照搬照抄,防止乡村景观城镇化、过度商业化和建筑“西洋化”。
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强环境整治。到2020年,全市村庄要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8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到2022年,6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支持有条件的村庄率先创建一批特色精品村;到2027年,全部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组织振兴
向乡镇和村选派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队(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以实施“头雁”工程为牵引,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头雁”工程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
省委决定,今后5年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全省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3年。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市委决定统筹选派,向乡镇和村选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队(组),从市直有关单位选拔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乡镇工作队队长,覆盖全市95个乡镇,面上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县(区)选派干部担任,并兼任所驻村第一书记,25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及市、县帮扶贫困村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组组长。驻镇(村)工作队(组)将实行双重管理模式,严明纪律,同时强化激励,促使更多人才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此外,还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全面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紧咬定总攻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要在建立稳定增收渠道上下功夫,要把产业帮扶和就业扶持作为根本之策,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彻底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提升帮扶实效,促进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要创新实施“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确保在年底实现每个县有1个扶贫产业园、每个镇有1个产业扶贫基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此外,还要在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上下功夫,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推进机制,既加大输血力度,又增强其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