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艺达机器人进家庭、进机场,陪伴、消毒、服务都能干
来源:河源国家高新区时间:2020-05-16 09:27:22
如其来的疫情,让消杀、抑霾、降温、配送型战“疫”机器人进入人们的视线。河源勇艺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勇艺达科技)推出智能、无接触的小勇雾化消毒机器人,已投用到深圳、厦门、上海等机场,肩负起无接触、自动化的战“疫”重任。
目前国外疫情正在快速蔓延,国内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将从先前的追求数量转为强调产品质量。作为河源高新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勇艺达科技也面临着同样的危和机。
《互联网周刊》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发布了2019年龙头企业排行榜单,勇艺达科技位列其中。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勇艺达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地位和发展潜力。 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前提下,2月10日,勇艺达科技全面复工。面对疫情带来的订单减少等困难,勇艺达科技积极寻求机会,一方面,对年前生产留下来的库存,通过全员营销等方式,尽快消化库存、回笼资金;另一方面接单开源,除了原本的机器人生产外,还向外接收订单,发挥模具、注塑、喷涂等生产功能,生产制造翻译机、智能燃气表、水表等产品,充分发挥制造环节的效益。 河源勇艺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雪坤介绍,为保证订单,他们正与2019年末在洽谈的客户加紧对接,加快研发速度,争取7月恢复进度,保障下半年的生产正常开展,努力实现2020年确定的生产目标。 由于勇艺达科技90%的产品市场在国内,只要国内学生一复学开课,以及疫情解除后学校、机场、购物中心等场所人员逐步正常流动起来,勇艺达教育类机器人就可以推向市场。吕雪坤介绍,虽然目前市场没有反馈太多积极的信息,但是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今年产值有望追平去年同期产值。 勇艺达科技于1997年成立于深圳,最早从事手机模具结构件生产。2013年深圳勇艺达正式转移,落户河源高新区。后来,勇艺达科技发现再做结构件竞争太激烈,利润则不断在降低,于是开始进行产品转型。2015年,当他们决定进军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的时候,人工智能领域还是一片蓝海,当时的市场上只有两三款机器人产品。
经过大力研发,2015年,勇艺达科技推出第一款机器人产品。该款机器人产品应用于家庭陪伴,对于老年人,它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拨打电话,智能提醒老年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对于青少年,它是一位智能玩伴;另外,该款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对智能家居的远程操控。 第一款机器人产品投入市场后,市场销售反响良好,第二年就开始大量出货。从此,勇艺达科技走向了深耕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道路,并通过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目前已申请技术专利约200项,荣获国内人工智能最高奖项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在行业内稳居第一梯队。 勇艺达科技主要研发两类产品,一类是面向c端市场(指消费者市场,下同)的安全教育机器人,另一类是面向b端市场(指企业客户群体,下同)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在这两类产品的背后,蕴含着勇艺达科技对技术和市场的认识与创新理念。
在c端市场,勇艺达科技推出了小勇a1、a2、a3安全教育机器人产品,产品主要以交互式的生活场景故事,融入六大安全主题内容,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配套相应的学习资源。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2万多个家庭发生安全事故危害生命安全,对此,勇艺达科技主打的安全教育机器人“安小勇”会出安全试题,让小朋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语音互动,从而在玩中学,掌握安全知识,减轻父母的教育压力,这也使得安全教育机器人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很多差异化的优势。 安全教育机器人在品质上做到了业内的高水准,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从而提升了勇艺达科技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b端市场,勇艺达科技推出了以机场应用场景为中心的大型商用机器人。以大型商用服务机器人“小勇 t1”为例,它拥有一双与人类手臂相似机械手臂,机身共有22个自由度,能够在机场这类万平方米级别的大场景中实现定位、导航、避障等功能,并且可以对话沟通、实现自动充电。截至目前,小勇t1和t2商用服务机器人已进驻国内200多家机场,覆盖了国内超过93%的机场,年服务旅客10亿人次。 疫情给勇艺达科技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消杀、抑霾、降温、配送型战“疫”机器人进入人们的视线。勇艺达科技推出小勇雾化消毒机器人t1 、小勇智能消毒机器人t3x 。此类产品已投用到深圳、厦门、上海等机场,肩负起无接触、自动化的战“疫”重任。
小勇雾化消毒机器人t1 一次加水可覆盖2000平方的消毒杀菌面积,全面杀菌,不残留。它可以提前设置消毒路线,到达预约时间后,按照设定自动消毒,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还能灵活地避开人群,并在消毒工作时进行防控知识宣讲和播报。 小勇智能消毒机器人t3x全自动巡逻导航,可储存15升容量,缺水自动断电,app操作简单方便。该款机器人也正在推向市场,逐步解决非接触的服务型工作,力图实现全面深入疫情的防范体系。 吕雪坤表示,勇艺达科技将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品牌打造,扩大市场影响力。 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是大众所需,足够智能化的产品是行业的刚需。因此,他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改进提升产品性能,使产品能更好地在应用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