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1929cc威尼斯-威尼斯87978797 > 要闻动态 > 动态信息
河源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位于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同时辐射带动的最好位置。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是河源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也是河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近年来,河源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在“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叠加效应加速释放的历史机遇上,紧紧把握大局大势、坚定信心决心,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产业外溢承接“企联通”、科创平台与人才“智联通”,扛起了使命和责任,在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新征程上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去年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融湾”“融深”行动,激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动力。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形成与大湾区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
如今,放眼河源大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融湾”“融深”正全面提速,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崛起,生态经济方兴未艾。
硬联通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善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双区”建设是河源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河源拥有如此“地利”,必是勇往直前、顺势而为。
高铁列车驶入河源东站
2021年12月,赣深高铁通车,作为赣深高铁入粤的首个城市,河源顺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铁通车是河源交通5年巨变的缩影之一。细数河源5年交通变化:2017年,汕昆高速龙连段建成通车,包括河源在内的粤北革命老区成功纳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2020年,河惠莞高速通车,加速河源与深、莞、惠等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2021年,赣深高铁通车,4个高铁站同步建成,河源人迈向大湾区和特区的步伐更快了。龙寻高速、梅龙高铁项目加快建设,5个通用机场建设纳入全省布局规划,“水陆空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
从曾经的交通闭塞出行难,到如今任性地“说走就走”,河源交通建设的震撼篇章构筑了河源加快发展的“骨架”和“脉络”,加速推动河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河源,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大内陆的黄金通道,成为珠三角要素资源外溢与产业延伸发展的大腹地。
江东新区古竹镇郭屋村赣深高铁东江特大桥(摄影:黄赞福)
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吸引越来越多产业要素聚集,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河源国家高新区,多条通道数分钟直达高速公路,延绵的粤赣高速犹如活跃的“大动脉”,使得河源国家高新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产业资源要素互通,为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带来交通便利和洼地效应;赣深高铁河源东站所在地江东新区,是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战场,正加快推进建设高铁新城;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内粤赣高速顺天互通立交主桥贯通,打通了河源供给“双区”农产品的物流通道,推动河源农业现代化发展……依托便利的交通,河源发展态势良好、势头强劲。
企联通
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打开河源的经济画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景象跃然纸上,“河源制造”的地图不断延展,新机遇新活力正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
这背后,是河源紧紧围绕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紧邻“双区”的交通区位、产业市场及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双区”产业链,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大力培育产业龙头,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作出的努力。
卓翼科技(河源)项目车间生产线
河源主动接受大湾区辐射带动,积极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主抓产业园区大平台,推进深圳南山区与河源国家高新区、连平县共建“飞地”产业园动工建设,携手深圳积极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探索“大湾区总部 河源基地”“大湾区科研 河源生产”等模式。
去年,市第八次党代会布局“五大产业”,实施“七大行动”,释放出强烈信号:河源将牢牢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系统优化产业结构,主动承接现代产业延伸,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好基、垒好台。
河源多次举行招商推介会、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经贸活动等,一大批电子信息类优质项目从大湾区涌来:首期投资50亿元、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并投产;总投资超30亿元的时进科技、创兴科技等项目落户源城区……如今,全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正向千亿级迈进。
农夫山泉自动化生产车间
依托好山好水,河源的水资源优势也正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21年11月3日,河源水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今麦郎、华润怡宝等一大批知名水企落户。河源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正蓄势腾飞。
为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河源还出台了《河源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致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智联通
高端科创平台陆续落地
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运营,实现我国在5g通信及无线局域网射频前端部分核心产品的国产替代。
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里插秧
河源选育的花生种子“回家”,将在河源全程选育、培育,成为广东省首例当地选种当地培育的航天品种;东源柳城无人智慧农场内,无人机械设备播撒航天水稻,播种着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团队正式入驻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将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集成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
交通便利、产业外溢加速了科创平台、科技资源到河源的聚集。依托从湾区落户到河源的各大科创平台,来自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涌向河源,“河源制造”逐渐升级为“河源创造”“河源智造”。河源,也成为大湾区各大院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落地的试验田、首选地。
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生产线
5年间,创新平台从仅有河源广工大创新研究院一家,到一大批来自大湾区的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启动建设灯塔实验室,实现我市省级实验室零的突破;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项目落户河源高新区;合作共建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河源市深大湾区研究院、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等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创新平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见证着河源科技发展实现跨越的历史巨变。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市还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机遇,以现有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为抓手,积极畅通与大湾区城市高科技人才的通道,通过平台共建、项目合作、技术引进、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2021年,河源市博(硕)士党政储备人才引育工程引进52位博(硕)士;华农研究生院河源分院开办,159位研究生进驻培养;133名高层次人才进驻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其中不乏院士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