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厚产业家当,打造绿色崛起增长极!河源国家高新区聚势成链龙头舞-1929cc威尼斯

做优做厚产业家当,打造绿色崛起增长极!河源国家高新区聚势成链龙头舞
来源:河源日报时间:2023-12-13 17:32:46
字体【
保护视力色:

       东江奔流,夜以继日,为河源国家高新区带来无限生机,也见证了河源国家高新区20年的蝶变。

  从第一家企业落户到厂房林立,从东江边的一片滩涂到宜居宜业新城,从项目“单兵作战”到产业聚势成链……河源国家高新区用20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不断迈上新台阶,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国家级高新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中央活力区

  弱冠之年,风姿勃发、活力四射。

  11月24日,“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河源国家高新区,一起见证河源国家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感受工业主战场“龙头起舞”的生机活力。




从落地生根到聚沙成塔
产业集聚迸发澎湃动能

  走进深河金地创谷展厅,农夫山泉、今麦郎、龙记、中兴通讯、卓翼科技等企业的产品分门别类、有序陈列。


  


深河金地创谷

  “这些产品,对应着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成果’一目了然。”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河源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察团面前。

  乔丰科技实业(河源)有限公司(下称乔丰科技公司)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的一个缩影。在乔丰科技公司一期生产车间,几十台大型设备正全力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有序操作;而一墙之隔的工地,几栋厂房拔地而起,二期项目建设正全力推进。


  


乔丰科技公司工人们在车间工作

  作为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导航影音中央控制塑胶面板、智能家居配件、塑胶模具和3d打印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乔丰科技公司看好的是河源国家高新区机械与模具产业的集聚优势。乔丰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何海林介绍,从2021年签约落户后,项目就紧锣密鼓地建设,去年,企业还采取“边租边建”的方式,一边建厂房,一边租厂房生产。

  作为河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擂响打好产业能级提升攻坚战的战鼓,聚焦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主导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为全市产业集聚发展做好示范和引领,做优做厚产业家当。


  


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深圳南山共建产业园

  ——电子信息产业新赛道开拓,呈现产业新动力。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龙头企业引进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并构建了以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电子产业集群。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龙头聚集,产业链加快配套。河源国家高新区在聚集了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等水饮料及食品企业的基础上,加快水经济产业园发展布局,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落户了氢元素、四季预制菜、鸿盛瓶胚等3个项目。

  ——机械与模具产业打好政策“组合拳”,标杆企业陆续投产。河源国家高新区在聚集了龙记、华益盛、金三维等一批国内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模具龙头企业,打造了深河国际模具城产业平台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支持龙记、鹏准、欧华包装等企业稳产增产,力促乔丰、金三维、博锐特等项目竣工投产。


  


从“硬投入”到“软实力”
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步入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24小时自助服务厅配置了政务服务一体机和公安、税务等自助服务终端设备,让企业、群众的业务随时可办。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企业满意是“金标准”。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展翅腾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如果说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投入”,那么近几年河源国家高新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就是实实在在的“软投入”:实行工作日“中午不停歇”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高频办理的事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河源国家高新区吸引了更多的优质项目和投资,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调研行中,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向观察团展示了“高新区企业诉求平台”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建立企业诉求大、中、小闭环管理解决机制,更加迅速地协调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问题,如招工、融资、入学、就医、配套等,系统解决“停车难”等员工群众关切实事,助力企业加速上规、达产、满产和扩产,提高员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幸福感,真正为企业添动力、为群众办实事。

  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黄龙珊介绍,自“高新区企业诉求平台”小程序上线以来,共收集了在产企业提出的诉求事项356项,已办结的事项达333项,涵盖了行政审批事项、工程建设、惠企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等。

  政务服务改进“一小步”,便民利企推进“一大步”。如今,进一扇门、找一个窗、上一张网就能办成事,延时、上门、免费速递等个性化服务,更是满足了办事群众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一次不用跑”。“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切切实实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观察团成员赞叹道。

从宜业到宜居
工业园区“高颜值”

  绿树繁花、芳草茵茵、江水涟漪、白鹭翩飞……走进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白鹭岛公园,观察团成员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今年1月,白鹭岛公园建成开园,意味着河源国家高新区近年来打造的贯穿园区南北的东江十里滨水公园建成。自南向北,滨水公园、江滩公园、白鹭岛公园形成了东临东江难得的江边公园带,江边泳池、运动场所、观光栈道、花海绿林等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河源国家高新区的颜值越来越高了。”除了自然风光,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城市建设也让观察团成员好评连连。宽阔的沥青马路四通八达,路边的大腹木棉鲜花点缀;深河金地创谷、商务会议中心等现代化建筑,提升园区品味;正在建设的体育综合体等,更是让人充满期待。

  在发展过程中,河源国家高新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和项目准入要求,开展企业绿色升级项目,提升园区卫生保洁水平,全方位推动绿色园区建设。

  一条条交通脉络畅通无阻,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绿化公园更赋城市色彩……如今的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城市配套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宜人环境魅力四射,一座宜居宜业宜创的幸福家园正实现美丽嬗变。

  “民生愿景”变成了“幸福实景”,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在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生活更舒心、更美好,居民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合壹新能(河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成为企业发展“金钥匙”

  走进合壹新能(河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顺着参观通道望去,一排排高端生产设备整齐排列,穿着防静电衣帽的工人正在忙着生产。

  合壹新能(河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微型扣式电池、微型固态电池、微型高能锂原电池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总部设在深圳。去年9月,该公司的制造基地从深圳搬迁到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深圳南山共建产业园,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租用厂房建设装修、设备入驻、产线搭建等程序,于当年底实现量产。如今,该公司已取得微型电池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

  目前,该公司在开发设计关于高比能电池的数项核心技术中,成功跃进微型电池细分领域国内规模排名前三,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突破了国外企业在领域中的专利封锁。

  “我们目前一期建设预计年产4500万颗电池,年产值达3亿元左右。”合壹新能(河源)技术有限公司制作总监陈伟说,该公司目前一共有8条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全自动上料、组装涂液等多道工序,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陈伟介绍,该公司有210名员工,技术人员占了一半,由在锂电行业钻研超过20年的资深锂电专家带队,团队核心成员大多是全球锂电池行业首批技术专家,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另外还聘请了4位电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为技术顾问。

  一期生产如火如荼,二期项目建设也大干快上。目前二期项目大楼已大致完成建筑外观建设,预计明年开始逐步推行二期生产,在一期微型电池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配套产品。

  上项目、满产能、提效率,合壹新能(河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加速跑中争当细分领域领头羊,将继续在技术领域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价值,在国内外市场展现更大的实力。

  白鹭岛公园

  “硬核”园区邂逅“醉美”江景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漫步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白鹭岛公园,翠色盈目,虫声在耳,鸟语花香。一行白鹭正轻轻扇动翅膀,掠过水面,翱翔于蓝天碧波之间。

  白鹭岛公园位于东江江心,于今年建成开园。自开园以来,慕名前来赏花观景、休闲散步、娱乐健身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周六周日我都会带着小孩过来游玩,欣赏美景,放松心情。”家住河源国家高新区明源翡翠城的刘女士表示,近几年感受到园区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更加便利了,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了。

  走在白鹭岛公园的空中栈道上,左右环顾,一边是碧波万顷的江景,另一边则是草木荟萃。据介绍,为给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体验,白鹭岛公园的景观建设结合了地形和生态特点,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建设于一体,在保持东江岸基生态的同时,使绿色植物高低错落、花卉缤纷多彩,让人们走在空中栈道便能把江景和园景尽收眼底,享受一场绿美视觉盛宴。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从生态、人居、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建设绿色园区,完善公共配套,改善生活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福利。



  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周城

  一名潮汕人爱上“河源味道”

  客家酿豆腐、客家豆豉、打糍粑……走进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家鲜)的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活泼敦厚的客家女形象映入眼帘,一道道客家传统美食令人垂涎。


  

  观察团成员在百家鲜参观采访

  这个国内首家展示“客家饮食文化 复合调味品生产工业文化”的工业旅游景区,是百家鲜董事长唐周城推介“河源味道”的主场,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作为一名潮汕人,唐周城第一次到河源就被客家菜所吸引。“河源山好水好,有很多优质的食材,像万绿湖的鱼、五指毛桃等,做出的菜总是让人着迷。”唐周城说。

  对客家美食的着迷,让唐周城斥巨资打造了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将河源各县区的美食在这里展出,通过“工业 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游客到此探秘“河源味道”。

  看着周六周日企业门前停满的旅游大巴,唐周城除了开心,还有更大的谋划:让“河源味道”走出去。他介绍说,目前,企业正与广工大、省农科院、省科学院等开展合作,利用河源的优质食材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以工业化生产推动“河源味道”香飘世界。

  在调研行中,唐周城特地带观察团成员到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工地调研。看着已经拔地而起的厂房和科技楼,唐周城高兴地说,这里将重点研究淡水鱼鱼制品预制菜和客家菜的预制菜,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推进产城融合
宜业又宜居

  省人大代表温东岸: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生活环境、产城融合、营商环境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关注园区的发展,河源国家高新区除了在巩固壮大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外,也在大力发展水饮料和食品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打造优美的产城融合的业态,我相信未来河源国家高新区会为河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人大代表谭台哲:对比10年前,河源国家高新区有着巨大的变化。在产城融合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在以工业为主的基础上,完善了居住条件以及营商环境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围绕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主导产业都引进了有影响力的企业,推动了河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希望河源国家高新区在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三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的契机,全面对产业集群进行数字化升级和转型。

  紫金县文广旅体局办事员黄素: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白鹭岛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人心神怡悦。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从配套设施提升、自然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养护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园区综合环境,着力推进园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让居民在这里感受大自然更美好的风光。

  东源县仙塘镇热水村干部杨家嘉:在参观了河源国家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方便、快捷,企业、居民办理业务可以通过手机掌上办公服务随时随地进行。这一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以及智能化审批,不仅省去了繁琐的办理手续和时间成本,而且也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和政策透明度,吸引更多企业、居民到园区落户、定居。



做强产业链
不断释放产业集群“磁吸效应”

  作为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也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如何继续当好河源工业发展的龙头,关键还要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见实效。

  弱冠之年的河源国家高新区,已落户工业项目超过480个,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与模具产业、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是园区的“中流砥柱”,项目数分别达到230家、52家、20家,产业高度集聚。可以说,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项目“串珠成链”“抱团发展”,达到集聚效应,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强劲发展的重要举措。

  肩负带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重任,河源国家高新区要继续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等,不断壮大优势产业,聚沙成塔、聚链成势,形成产业集群“磁吸效应”;要继续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聚焦优势产业推动项目技术改造、提质发展,不断做大产业堆头,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达效,河源国家高新区拼出了高质量、拼出了加速度、拼出了好业绩。矢志不渝、集聚发展,河源国家高新区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龙头起舞,带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招商引资

高新概况

智能互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