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为河源带来发展大机遇……-1929cc威尼斯

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为河源带来发展大机遇……
来源:河源日报时间:2024-01-25 16:22:25
字体【
保护视力色:

  风正好扬帆,奋楫再向前。1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总结了我省过去一年取得的新成就,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对今年作出十二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安排。

  灯塔盆地灌区近期工程建成通水、广河高铁机场段开工建设;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推动跨区域产业共建、推动绿色水经济蓬勃发展……记者梳理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分量十足、亮点纷呈,多项工作部署将为河源带来政策红利,为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协调发展】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报告摘要:“要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22个典型县(市、区)”“建设110个典型镇,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坚持产城一体、城产融合,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河源行动】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东源县康禾镇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村。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县域为载体、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通城乡要素流通堵点、难点,实现了省级产业转移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区全覆盖,各县区均已形成1—2个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产融合发展蓬勃起势,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去年,我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东源县及5个镇、60个村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县镇村发展全面提速。

  前不久,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敢于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这是河源在新起点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体现,是在全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作出河源示范的新使命。

  接下来,河源将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10亿元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推动5类镇差异化发展,持续抓好3个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有效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县镇村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探索典型地区“微改革”,用好省对县纵向支持、市际横向帮扶协作、市域内帮扶协作机制,引导更多资本、人才、技术投入和服务乡村,让土地活起来,让资金动起来,让人才干起来。

  【关键词:制造业当家】

  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

  报告摘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开展工业技改‘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推动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河源行动】

  加快培育“1 3”产业集群  

  制造业是广东深厚的“家当”,也是河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利器”。过去一年,我市大力推进制造业当家,针对“1 3”主导产业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我市工业“第一股”雅达电子在北交所上市,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首期启动区开工建设,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新材料产业园基本建成,水经济产业园孵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农夫山泉三期、华润怡宝等项目落地建设,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产业稳步发展,制造业家底进一步厚实。去年1月—11月,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9家,同时推动了101家企业技术改造、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3%,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26家。

  今年,我市将继续聚焦“1 3”产业集群培育,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具有河源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上,推动龙头企业稳产增产、优质项目加快建设,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做优做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培育壮大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在平台建设上,高质量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启动区建设,稳步推进基础、产业、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全年主平台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50个以上。在扩大投资上,激活民间投资,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招商引资“自画像”反馈、全链条跟进工作机制,持续办好系列主题经贸活动,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5个以上。


  【关键词: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水经济蓬勃发展”

  报告摘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县镇村绿化水平,抓好绿美城市公园建设,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政策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河源行动】

  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

  

  绿水青山是河源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过去一年,我市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扎实推进,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完成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面、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在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水饮料及食品、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工业、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初步走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河源之路。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探索各种新办法、新路径,着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接下来,河源将扎实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大力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大力开展“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活动,加快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持续推进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持续提升河源“含绿量”;加大森林督查和林业执法力度,加强古树名木管护,落实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加强有害生物防控,守护好河源森林家底家当;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我市生态环境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此外,还将深入挖掘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加快推动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河源)建设,大力发展油茶、竹等林业产业,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打造森林旅游精品路线和重点品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关键词:民生福祉】

  “大力促进共同富裕”

  报告摘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推广‘技培生’等制度”“完善创业和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增加人口流入地、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河源行动】

  抓好办好民生实事


  

  过去一年,我市民生支出达260.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2023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深化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市、县(区)两级共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1万宗、解决1.19万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5万人,增加优质学位1.44万个、三甲医院1家,30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接下来,河源将抓好办好民生实事,持续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加快乡镇“三所学校”建设和农村小规模教学点优化提升,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补齐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短板。在解决民生难题方面,以“微改革”方式破解民生难题,深化实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加大学校、医疗机构、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投入,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落实“稳就业16条”,做好困难群体和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设一批“就业驿站”,紧密对接产业链建设人才供应链,推动各地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学徒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做好社会保障上,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济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招商引资

高新概况

智能互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