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1929cc威尼斯-威尼斯87978797 > 要闻动态 > 动态信息
2月20日,全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东源县顺天镇召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市委“138”具体安排,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投身“百千万工程”,对标先进奋起拼搏、躬身力行狠抓落实,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国森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主持会议。
何国森指出,今年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乘势而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省委最新要求,坚持运用好“133”工作法,以只增不减的“头号力度”,加压奋进、集中攻坚,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项接着一项抓,努力在“百千万工程”竞标争先赛道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何国森强调,要在责任落实上出实招,持续加强市县指挥体系建设,强化县镇村纵向精准对接,构建主责单位牵头负责、保障单位全力落实的工作格局,以实绩实效推动“百千万工程”稳步向前。要在重点突破上使硬招,锚定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向“县域产业发展”“乡镇提能增效”“和美乡村建设”“绿美县域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攻坚发力,推动县镇村建设加力提速。要在典型引领上亮真招,巩固提升首批典型县、典型镇、典型村建设成效,选树培育第二批省级典型,及时总结发布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持续放大典型县镇村的示范效应,带动面上整体提升,以典型引领带动“百千万工程”全面进步。要在改革创新上谋新招,切实抓好“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深入推进县域营商环境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将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要在社会动员上用巧招,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等,组织开展好“双百行动”,健全合作模式、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企业支持作用、专家智库作用、宣传引导作用,把各方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让“百千万工程”成为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业。
会前,与会人员先后到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顺天镇党演村进行调研,实地察看下屯村和美乡村建设及顺天镇美丽圩镇建设等情况。会上,东源县汇报典型县镇村培育的经验做法,龙川县上坪镇、四都镇和紫金县上义镇作表态发言,县域经济专班、城镇建设专班、乡村振兴专班、要素保障专班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及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分别汇报有关工作情况。会议还通报了全市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镇街专项行动首轮实地核查结果。
市领导吴青川、叶春球、刘东豪、张和志、江海鹰、孔德胜、廖继聪、梁伟光、谢春艳、孙锋、谢新添;市委、市政府有关秘书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百千万工程”工作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等参加会议。
全市联动开展全民植树活动
市县镇村合力增绿 当天植树超15万株
植树添新绿,不负好春光。2月20日上午,全市联动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近3万人参加,共植树超15万株。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国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勇平率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参加活动。
市活动现场设在东源县义合绿美生态建设综合型示范点,何国森、李勇平率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干部群众一道,挥锹铲土、扶树定根、填土浇水、踩土定植,在山坡上种下红锥、铁冬青、楠木等绿化树苗,为大地再添新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当天,义合绿美生态建设综合型示范点种树约1100株,其中红锥约800株、楠木约100株、铁冬青约200株。
本次活动采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方式进行。当天,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各村(居)也同步开展全民植树活动。结合“河力绿美”专项行动中“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一单位一片主题林”“一企业一片经济林”等“n 个一”活动,县、镇、村各级干部职工、当地乡贤、护林员、村民群众以及工程造林中标单位,油茶、国储林等经营主体齐上阵,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据统计,全市共28798人参与植树活动,累计种植苗木150137株,种植面积达2784.85亩。
今年1月,我市联动开展了“全民绿化,河力备耕”冬季造林备耕暨党员干部乡村绿化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市、县、镇、村干部群众整地打穴,为春季造林做好准备。根据相关工作部署,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十六条政策措施》,完成林分优化31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建设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6个,持续推进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持续开展“同饮一江水,共建绿美林”“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推动形成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全力提升城乡绿色“颜值”,营造“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